朝鲜移民进入中国东北地区可以追溯到明末清初,但因为当时为了保护满族的风俗,清政府实施了封禁政策,下令“永行禁止流民,毋许入境”,在东北地区实施全面封禁,但当时的朝鲜北部自然条件恶劣,且赋税沉重,所以仍有部分朝鲜人越境至东北地区挖人参、打猎,但人数并不多。 
在日伪统治的伪满洲国时期,日本帝国主义为了彻底的占领我国东北地区,开始移民侵略计划,不仅大批的日本人移居至我国东北地区,同时,日本帝国主义也利用强制及欺骗的手段,令大批朝鲜人移居至我国东北地区。自“九·一八”后,伪满洲国、关东军、满铁、朝鲜总督府直接或间接地推广鼓励移民的政策,朝鲜移民的数量逐年递增。 
自从日本吞并朝鲜后,朝鲜农民的土地被吞并,生活困难,于是一些丧失土地的农民被迫移居至中国或者日本,对日本的治安以及就业都造成了很大的压力,所以,鼓励朝鲜移民至我国东北地区,既可以缓和朝鲜人口过剩的问题,又可以减轻日本国内的压力,同时,还可以解决中国劳动力不足的问题。于是日本帝国主义便考虑让朝鲜移民作为“试验品”先行移居,为日本移民“探路”,到1940年左右,据统计,有160多万朝鲜人移民东北。 
另一方面,日本吞并朝鲜后,伴随着土地被抢、生活困苦,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日益严峻,朝鲜人民的抗日力量越发庞大。同样,自“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们的抗日运动也未曾停止过。这两股势力对日本侵略者造成了很大的威胁,于是将朝鲜移民转移至伪满洲国内,可以利用朝鲜移民和中国土著民之间的民族和生活差异制造矛盾,转移矛盾指向,因为中国农民耕作旱田,鲜农耕作水田,所以对于挖沟引水灌田之事,中国农民对朝鲜农民非常不满,日本帝国主义便借机激化矛盾。 
尽管从清朝时期末期开始实行移民实边政策,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满洲还有一半以上的未开垦荒地。在已经开垦的耕地中,水田面积只有五十八万町步。于是,日本侵略者计划利用朝鲜移民开发这部分水田,为日本侵略者的侵略战争提供农业支持。 
伪满洲国虽然重视将日本人移至满洲,但却对朝鲜人的移民政策采取了放任态度,对中国人到满洲的意见则采取了限制的措施。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后,我国东北地区作为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兵站基地和粮食基地的位置更为突出,日本帝国主义也进一步推进朝鲜移民迁入东北地区,以补充日本移民。日本帝国主义将我国东北地区作为兵站基地和粮食基地,为了满足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战争的需求,在满朝鲜人也被征当兵或者被征为苦力。 
另外,日本在鼓动朝鲜移民上,首先考虑保有日本内地移民土地的情况下,给鲜人安排的地位只能是佃农或者长工,优先移居朝鲜农民。但是并不令其拥有自己的土地,仅是令朝鲜农民服务于日本移民。另外,伴随着大批日本移民的迁入,在民生之本的土地问题上的冲突不可避免,因为日本与朝鲜的农民多以水田为主,所以朝鲜移民手中的优质水田自然就成为了日本移民的目标,强买强卖,怒不可言。 
日本帝国主义虽然号称“内鲜一体”,但实际上朝鲜移民不过是其侵略道路上的一枚棋子,真正的“一体”从未存在过,当朝鲜移民与日本移民发生冲突时,朝鲜移民要为日本移民“让路”,且很多朝鲜移民已经开发出来的水田都被日本移民强制收买;规定日本移民可以在伪满洲国内自由居住,但是禁止朝鲜移民进入到日本居住地带,限制朝鲜移民自由移动。 
在职位上朝鲜移民也主要以耕种水田为主,为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战争提供服务,收入相比日本移民亦相差甚远。所以朝鲜移民在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侵略下生活是十分困难的。日本帝国主义鼓励朝鲜移民我国东北地区,并未是为了改善朝鲜人民的生活状态,实际上是为了缓和日本国内及其殖民地朝鲜的压力,也是为了进一步扩大其侵略战争,朝鲜移民在这一过程中完全成为日本帝国主义的棋子被利用。
|